速读免费小说最新版
91.93MB · 2025-11-16
光伏产业在经历长达两年的价格厮杀与产能出清后,终于迎来业绩拐点。近期,2025年三季度业绩报告迎来集中披露期,多数企业的业绩开始出现修复。
根据最新披露,107家光伏上市企业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552.56亿元。其中,排名前十的企业依次为:特变电工、阳光电源、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正泰电器、晶澳科技、阿特斯、TCL中环。10家企业合计营收4889.1亿元,占总营收的57.1%,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
盈利方面,60家企业实现盈利。在盈利阵营中,阳光电源以118.8亿元的净利润高居榜首,特变电工、正泰电器分别以54.84亿元和41.79亿元紧随其后。捷佳伟创、德业股份利润均突破2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47家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其中最高亏损额达到57.77亿元,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
从盈利能力变化来看,51家企业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固德威、合康新能增幅居前,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到837.57%、584.4%,弘元绿能、兆新股份分别超105%,京运通、爱旭股份、*ST聆达、中利集团等20家企业净利润增幅分别超50%。
政策推动 “减亏潮”
业绩的分水岭始于二季度启动的行业“反内卷” 行动。面对光伏价格内卷,2024年组件价格暴跌60%、硅料跌幅超80%的恶性竞争困局,国家层面既严打低于成本价倾销,又加大技术创新扶持,倒逼行业从 “价格战” 转向 “价值战”,这一调整在今年三季度初显现成效,多数企业减亏趋势已十分明确,单季度净亏损额相比今年一、二季度出现了明显收窄。
其中,上游的硅料和硅片企业成为本轮价格反弹的最大受益者。据硅业分会数据,N型致密料、颗粒硅价格从年初的4.15万元、3.88万元每吨涨至目前5.32万元、5.05万元左右,涨幅超30%。受益于多晶硅价格上涨,大全能源、合盛硅业、通威股份第三季度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112.48%、111.52%、86.68%。
硅片环节紧随其后,182mm、210mm硅片价格涨幅分别达8%、14.41%。相应,硅片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弘元绿能第三季度净利润环比激增326.51%,双良节能环比增幅达112.21 %,京运通、华民股份、TCL中环,环比增幅均超34%。
相比之下,中游的电池和组件环节则因价格传导相对滞后,毛利率环比变化不大,但随着组件投标均价稳定在0.7元/W左右,盈利能力也在改善。同时,TOPCon、BC等高效产品溢价能力支撑企业运营。
从第三季度净利润增幅来看,航天机电、*ST聆达净利润环比增幅分别在84%以上,亿晶光电、东方日升、晶科能源利润环比增幅分别达33%以上。
此外,隆基绿能、天合光能三季度亏损收窄,净利润环比增长分别为26.39%、19.71%。其中,BC技术突破成隆基的核心优势,1-9月BC组件销量14.48GW,占比提升至23%,海外售价比主流产品溢价3-4美分/W。天合光能海外组件出货比例持续提升,较高的产品均价带动整体盈利能力改善,同时储能业务成为新增长极,2025年三季度储能业务累计出货超12GWh。
逆变器、设备企业成“最大赢家”
在光伏产业链盈利修复的浪潮中,逆变器、光伏设备及电站运营企业凭借稳定的需求与高毛利率,成为产业链的赢家,盈利表现远超主产业链平均水平。
逆变器企业中,储能及高毛利海外业务成为业绩核心支撑。其中,阳光电源以118.8 亿元净利润的绝对优势稳居榜首,其中储能业务前三季度出货17GWh,收入28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首超43%,在海外市场,其PowerTitan 3.0 液冷系统斩获了英国 4.4GWh、保加利亚 2.4GWh 等重磅订单。特变电工则在新能源业务与输变电业务的协同效应持续释放,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54.84 亿元。固德威凭借户储逆变器在乌克兰等新兴市场的突破,三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837.57%。此外,德业股份、锦浪科技、科士达、科华数据、上能电气、艾罗能源、英威腾、通润装备、首航新能均实现净利润正增长。
仅禾迈股份前三季度净亏损7538万元,成为板块唯一亏损企业。其在10月30日的投资者活动中解释,亏损源于向全面光储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带来的研发、营销投入增加,叠加三季度欧洲假期影响,部分订单延期签订与交付导致营收减少。
光伏设备企业则凭借技术迭代红利持续受益。微导纳米、苏州固锝、帝尔激光等九家主要设备厂商实现盈利。其中,大族激光以 8.63 亿元净利润居总额榜首,但其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已达 14.11亿元。细分技术龙头微导纳米以64.83%的净利润领跑,其 ALD设备支撑 HJT 电池效率突破 26%,已实现规模化应用。而迈为股份上半年投入研发4.63亿元,推出的HJT整线设备助力客户组件效率突破26%;帝尔激光的激光掺杂技术已占据全球 80% 以上市场份额,抗周期能力凸显。
此外,电站运营企业经历抢装潮、并网潮,新增电站并网规模增加,电站企业提前获得了发电量收入。其中,正泰电器净利润达到41.79亿元,晶科科技、露笑科技净利润分别达3.557亿元、2.36亿元。森特股份BIPV业务营收9.78亿元,占比60.38% 成核心业务。合康新能则依托光伏EPC业务的增长带动,净利润增幅达到584.4% 。
值得关注的是,细分领域的检测服务也崭露头角。优利德作为光伏检测工具提供商,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23亿元,同比增长8.1%。其推出的《光伏电站运维解决方案》覆盖全生命周期,整合前期检测、日常维护与故障诊断环节,为电站高效运行提供智能支持,成为产业链精细化发展的重要补充。
业绩详情见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