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堂在线mooc平台
70.03MB · 2025-11-05
流畅的舞步,跟随音乐节奏摇摆的双臂,会比心、点赞,和人对话……10月31日—11月2日,佛山顺德,美的集团第三十届科技月上,展出的旗下人形机器人被众多市民围观,极受欢迎。
从一年前刚学会模仿人的步伐,如今可以跳舞实现高难度动作,中国人形机器人进步“神速”。
而从今年3月中旬对外首次曝光人形机器人“样机”,到今年5月正式进厂“打工”,再到机器人家族扩容,美的也在短短一年内快速进行落地。另一边,位于顺德的华南首个多模态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中,人形机器人已经解锁精准收纳杯子、打开电饭煲等多种技能。
为什么人形机器人能快速进化?从科幻走向现实,结合产业发展,顺德人形机器人未来将会走向何方?

产业化应用加速进程
人形机器人的 “进化” ,早已不是实验室里的演示。
在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9公斤重的洗衣机后桶加托盘,被美的工业用人形机器人“美罗”稳稳抓起,送至3D质检台。随后,它又继续执行消防栓和水压表巡检、注塑机噪声采集、给注塑机润滑油补液等标准化作业。
作为美的人形机器人家族的一员,“美罗1号”今年5月才进厂,采用轮式设计,方便在工厂执行运维与搬运任务。此外,双足型机器人“美罗X”拥有30+12主动自由度,能适应更复杂的场景。在服务机器人方面,擅长多场景家庭服务的“美拉”,已学习操作洗衣机、微波炉、冰箱等家电,迷你双足服务机器人“美拉X”则更适应居家环境。另据透露,在研发中的超人形机器人“美罗U”即将落地应用,该机型有望大幅提升制造场景的工作效率。
“美的人形机器人家族,主要面向工业场景与生活场景,以AI驱动全场景智慧生态,以自研部件构筑核心优势。”在美的集团远见者大会上,中央研究院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奚伟介绍,美的人形机器人研发中心有三个大的研究方向,一个是人形机器人的价值化;一个是工业机器人的AI化以及家电机器人化。

所谓的人形机器人价值化,是让人形机器人的能力变成新质生产力,从而满足不同的场景需求,“为此我们结合美的产业化的发展,在灵巧手、关键模组等部件上进行探索。”奚伟说,基于机器人的通用技术底座,中心将AI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辐射到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以此开拓新行业;并最终将这些技术融入家电场景,致力于开发具身智能家电产品。
从美的实践路径中不难看出,产业化场景应用,是顺德机器人尤其人形机器人快速“进化”的原因之一。
然而,尽管进展神速,人形机器人仍面临不少 “成长烦恼”。
“看到机器人完成一个动作,不代表能完成所有类似动作,这是我们人在脑补。” 远见者大会上,香港大学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院长马毅提到了泛化能力的短板,“现在机器人可以模仿人,但这不是目的,机器人不应该模仿人,真正智能的机器人是应该具有人的模仿能力。”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Steve则直接指出,具身智能的最大挑战在于能否形成稳定的规模法则,“当工厂机器人需应对成千上万个高要求任务,必须靠基础模型 + 强化学习突破。”
另一方面,成本也是一道门槛,“目前市场菲佣月薪大约5000元港币,人形机器人如果不能将价格降下来,大规模进入家庭将面临挑战。”马毅说。
让机器人有“小脑”也有“大脑”
如何破局?当天大会也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具身智能”。
什么是具身智能?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孙富春给出了解释,“这是两个线路的几何体,一个是人工智能的联合发展,一个是机器人的发展。”
如果简单来说,要让机器人有“大脑”也有“小脑”,“大脑” 是本地多模态大模型,“小脑”是关节上的反射系统。在这个领域,顺德的人形机器人生态圈也正在完善。
从硬件来看,在关节领域,今年8月,天太机器人发布了新一代驱控一体化关节模组信息,通过全链路垂直整合与核心技术突破,将关节模组单价降至三位数,远低于此前行业普遍水平,也将帮助人形机器人的价格“打下来”。“我们推出的人形机器人,预计相当于一台高端家电的价格。”天太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市场总监张兴华告诉记者。

此外,开普勒的K2“大黄峰”可实现充电一小时,连干八小时,直接媲美一个“蓝领工人”;奥比中光的激光模组和 3D 视觉传感器顺利投产,为机器人装上 “眼睛”;美的蓝橙实验室作为重载机器人领域企业类全国重点实验室,已实现减速机、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自主研发,部分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大脑”领域,中科紫东太初(佛山)具身智能创新中心要突破的就是让机器人学会“思考”。“举个例子,要是零件不小心放歪了,一般机器人只会瞎抓,但会‘思考’的机器人就会停下来,重新分析下一步该怎么操作。”中科紫东太初负责人说。

更重要的,是做机器人“大脑”的“泛化能力”。中科紫东太初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市面上机器人本体形态各异、接口协议不同,需要训练不同的“大脑”进行适配。而训练场通过数据采集与模型训练,正致力打造能适配市面上所有型号机器人的“机器人大脑”。
美的也同样在发力AI。今年科技月上,美的大幅增加AI创新类“技术突破奖”数量,并增设AI创新方向“科技明星”与“科技新星”各2名,旨在进一步推动AI技术在美的各业务板块的深度融合与应用落地。
如美的中央研究院王炜开创的AI感控平台,赋能AI+机器人、制造、医疗新产业。美的AI研究院牟小峰主导实现了美言、美文、工业视觉等多个领域大模型,支撑AIGC提质增效。
从美的人形机器人家族,到天太的成本破冰,再到紫东太初训练场的迭代加速,顺德人形机器人的 “神速” 进步,本质是 “制造业基础 + AI 技术” 的协同效应。紧抓产业的核心优势,顺德让人形机器人不是孤立科技产品,而是制造业、服务业的 “赋能者”。
采写:南方+记者 蓝志凌
2025-11-05
《大千世界2》双溪瀑钓鱼介绍
2025-11-05
【阿里西西开箱】WIKO Hi MateBook 14 锐龙版轻薄本实拍:2.8K OLED 高刷触控屏、锐龙 7 H 255 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