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一行搞定”的风格统称为 Comprehensions(推导式) ,是 Python 最具特色的语法之一。 我们从列表推导式说起~

一、从“普通方式”创建列表说起

# 传统方式
squares = []
for i in range(1, 6):
    squares.append(i ** 2)
print(squares)  # 输出: [1, 4, 9, 16, 25]

# 列表推导式
squares = [i ** 2 for i in range(1, 6)]
print(squares)  # 输出: [1, 4, 9, 16, 25]

二、拆解列表推导式

列表推导式是一种用更简洁、更 Pythonic 的方式创建列表的语法。(其实就是把传统方式换个写法)

对于上面所用到的列表推导式:

# 列表推导式
squares = [i ** 2 for i in range(1, 6)]
print(squares)  # 输出: [1, 4, 9, 16, 25]

拆解一下这行代码:

  • i ** 2:这是“表达式”,表示我们最终要放进列表里的东西(每个元素的值)。
  • for i in range(1, 6):这是循环部分,i 是临时变量,遍历 range(1, 6) 中的每个值。
  • 整个用方括号 [] 包起来,表示结果是一个列表

三、加上条件判断ifelse

# 过滤条件:不要奇数
even_squares = [i ** 2 for i in range(1, 6) if i % 2 == 0]
print(even_squares)  # 输出: [4, 16]

# 规则:偶数平方,奇数变成负数
results = [i ** 2 if i % 2 == 0 else -i for i in range(1, 6)]
print(results)  # 输出: [-1, 4, -3, 16, -5]

列表推导式的基本结构本来长这样:

[表达式 for 临时变量 in 可迭代对象 if 条件]
  • if 放在最后,用来过滤元素。
  • 只有满足 if 条件的 i,才会被计算 表达式 并加入列表。

但是,如果要对每个元素做不同处理(比如偶数平方,奇数变负数),就不能把 if 放在最后了。

结构变成:

[表达式1 if 条件 else 表达式2 for 临时变量 in 可迭代对象]

四、嵌套循环(不要过度嵌套,会很难读)

colors = ['红', '蓝']
sizes = ['S', 'M']

# 传统写法:
pairs = []
for c in colors:
    for s in sizes:
        pairs.append((c, s))

# 列表推导式写法:
pairs = [(c, s) for c in colors for s in sizes]
print(pairs)
# 输出: [('红', 'S'), ('红', 'M'), ('蓝', 'S'), ('蓝', 'M')]

五、一些拓展

5.1 其它推导式

image.png

5.2 生成器表达式

列表推导式会一次性生成整个列表,如果数据很大,可能占用很多内存。这时可以考虑用生成器表达式(用圆括号 () 而不是 []

gen = (i**2 for i in range(1, 6))
print(gen)  # <generator object ...>

# 用 for 循环取值:
for x in gen:
    print(x)  # 1, 4, 9, 16, 25

六、总结一句话

本站提供的所有下载资源均来自互联网,仅提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使用,请联系原作者获得授权。 如您发现有涉嫌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