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热门剧《许我耀眼》突然被拉进了“抄袭风波”的漩涡。微博热搜里蹿出「许我耀眼疑似抄袭《我们与恶的距离》」的关键词,网友们纷纷拿出两部剧的画面、台词、桥段做对比,到底是借鉴、致敬,还是抄袭?我们一起聊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5882b2b7d0a20cf4ca8e3d6f9e0cd326acaf997f.webp.jpg

许我耀眼抄袭我们与恶的距离是真是假?

  • 有网友指出,《许我耀眼》里有一些情节、画面、台词,与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过于相似,比如“报菜名”的方式、某些主播说“新闻是历史初稿”的台词、氛围处理等。 

  • 还有人说,不只是那部台剧,许我耀眼也被质疑借鉴了《安娜》《请回答1988》等剧的片段或设定。 

  • 在 B 站上就有人贴出对比视频,直说某些镜头几乎像被“复制粘贴”出来的。

  • 据一则播客节目说,在腾讯弹幕、抖音上的互动数据异常火爆——《许我耀眼》的热度与争议几乎齐飞。

当然,目前剧方还没给出官方且令人信服的抄袭证据。制作方强调,他们使用的是合法的特效模板,所谓“相似”是因为公共元素的巧合,而且《许我耀眼》原著其实早在 2017 年就存在。

以下是一些被网友重点提出的“雷同点”:

类型

被对比的元素

相似说法

台词 / 主旨

“新闻是历史初稿”、“礼义由主播升华”等语句

被指几乎与《我们与恶的距离》中的某些主播台词表达一致。

报菜名 / 场景布置

菜名如“香菇”“金丝菊”等

在《许我耀眼》中出现的报菜名桥段,被怀疑和《我们与恶》相似。

画面镜头

镜头切法、构图、色调

有人贴出对比画面,说两部剧在某些镜头的构图、光影处理极度相似。

剧情 / 设定借鉴

人设、桥段套路

有观点认为,《许我耀眼》在“欺骗/假面婚姻”“角色冲突推进方式”等构造上,拿了一些与《我们与恶的距离》相似的套路。

争论双方:粉丝 vs 观众 vs 制作方

  • 支持质疑的一方认为:
    “这么多地方都相似,怎么可能都是巧合?要说借鉴也要给出credit 啊!”
    “画面几乎是复制粘贴,特效、构图、台词都能对上,这还叫原创?”

  • 反驳的一方 / 剧方立场是:
    “我们用了通用的模板,跟别人长得像不代表就是抄袭。”
    “原著早在 2017 年就存在,不能只看电视剧播出时间就断定谁抄谁。”

  • 中立 / 旁观者的声音则比较谨慎:“有没有抄袭证据?版权纠纷走流程吧。单凭观众感受、相似画面不能成定论。”

需要注意的点

  1. “抄袭”是一件法律案件,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定的
    在没有版权方出面、法务或法院判定之前,“抄袭”只是一种质疑。相似和抄袭之间,有界限,有标准。

  2. 很多时候是“公共模板 + 痕迹风格”混在一起
    比如镜头切法、色调、构图、台词短语这些,都可能是大家都在用的“影视语言套路”。当多个套路叠加起来,看起来就像“借鉴”了。

  3. 热度与争议共存,并不代表剧不好 / 剧坏
    事实上,《许我耀眼》热度极高,弹幕互动、讨论量都很可观。争议也让它更被关注。

总结:是碰巧还是“故意致敬”?

目前来看,《许我耀眼》被指向《我们与恶的距离》“疑似抄袭”的点确实不少,有台词、场景、画面、氛围等方面的重合。但抄袭与借鉴之间本就有灰色地带。
要给出最终判断,还需要看后续的版权方、制作方是否回应、法律流程如何展开。

不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对于观众来说,是个不错的视角提醒:在追剧的时候,我们既可以被剧情吸引,也可以保持一份批判意识 —— 多看看、深比较,不被光鲜的画面蒙住眼。

本站提供的所有下载资源均来自互联网,仅提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使用,请联系原作者获得授权。 如您发现有涉嫌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