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大数据> 读大语言模型08计算基础设施

读大语言模型08计算基础设施

时间:2025-09-09 09:45:01 来源:互联网

1. 计算基础设施

1.1.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风靡一时

1.2. 专家系统虽然能够处理一些简单问题,但从专家那里提取规则的过程比预想的要复杂得多

1.3. 淘金热来临时,不要去淘金,要卖铲子。

1.4. 全球科技巨头运营着大量数据中心,这些现代化仓库内布满服务器机架

1.5. 大语言模型虽然前景广阔,但在商业应用中必须谨慎部署

1.6. 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企业间的采用率存在显著差异

1.7. 企业使用ChatGPT存在潜在风险,因为系统会储存用户输入的所有数据以优化性能

1.8. 相较于从零开始训练一个基础大语言模型所需的巨大成本,利用自有数据对现有模型进行微调不仅显著降低了费用,而且加速了模型适应特定业务需求的过程

1.9. 德勤和埃森哲等咨询公司通过为企业客户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咨询服务,实现了收入的显著增长

1.10. 人工智能技术要真正普及到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仍需时日,这些企业往往缺乏强大的研发力量和信息技术团队

1.11. 尽管人工智能的研究发展日新月异,但企业的实际运转步伐却往往受制于烦琐的决策流程

1.12. 相较于互联网革命,人工智能革命对企业内部结构的影响更为深远,企业运营模式可能会因此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1.13.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虽在局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要实现规模化应用并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仍需假以时日

2. 人工智能的研发

2.1. 20世纪的数字计算与通信技术的发明,为21世纪的信息爆炸奠定了基础

2.2. 作为一家获得合法垄断地位的企业,AT&T利用其长途电话业务部门的丰厚利润,持续为贝尔实验室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2.3. 贝尔实验室

2.4. 现代版的“贝尔实验室”

3. 人工智能的动力源泉

3.1. ChatGPT对GPT-4的访问请求实施了限制,这反映出数据中心在处理AI任务时已接近其能力极限

3.2. 随着用户基数的增长,维持运行服务器所需的能源消耗也在急剧上升

3.3. GPT-4的训练过程耗时数月,动用了数以万计的GPU,耗费高达1亿美元

3.4. 其实更大的成本挑战在于日常运营,每天大约需要100兆瓦时电能,这意味着GPT-4每天仅响应用户请求的成本就高达100万美元

3.5. 自20世纪50年代数字计算兴起,计算成本大约每两年减半,至今已降至初始水平的十亿分之一,这一趋势就是人们熟知的摩尔定律

3.6. 多核芯片设计能够高效支持深度学习所需的大型并行计算架构,当核心数量足够时,处理时间不再依赖于网络规模

3.7. 真正的挑战并不是计算速度,而是能源消耗

4. 端侧AI

4.1. 现今,借助云端技术的支持,智能手机已经能够进行语音转文字和语言翻译

4.2. 如果不能开发出更为节能的计算技术,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将不仅面临巨大的经济成本,还会对全球气候造成显著影响

4.3. 人类大脑的存在,为实现高效能的便携式大语言模型提供了灵感

4.4. 在20世纪80年代,加州理工学院的卡弗·米德注意到,晶体管在接近阈值的状态下工作时,能够模拟神经元中的电压敏感生物物理过程

4.5. 卡弗·米德发现了晶体管在接近阈值状态时的低功耗特性,并基于此原理,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模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计算设备

4.6. 在生物大脑中,轴突是负责长距离信息传递的专门神经纤维,信息以“全或无”的脉冲形式编码并传输

4.7. 在苏黎世大学,图比·德尔布鲁克开发了一种模拟VLSI视网膜芯片,名为动态视觉传感器(DVS),它能将运动图像编码成脉冲序列

4.8. 在无人机和机器人等应用领域,轻量化和低功耗是极为重要的特性

4.9. 智能手机等边缘设备也需要轻量化、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特性

4.10. 在视觉层级系统中,信息传递均通过脉冲形式进行

5. 新的计算模型

5.1. 在过去的70年中,冯·诺依曼架构主导了数字计算机的设计

5.2. 随着超级计算机中并行架构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冯·诺依曼架构中存储与处理分离的特点逐渐成为性能瓶颈,因为其需要占用庞大的物理空间

5.3. 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Frontier由74个机柜组成,总重30吨,占地7300平方英尺,面积超过两个网球场

5.4. 光在1纳秒内只能传播1英尺的距离

5.5. 与科学计算中常用的32位和64位浮点数精度相比,神经网络中的权重和激活值通常只需要较低的比特精度便能满足计算需求

上一篇:AI辅助HP DL360 Gen7服务器维护-安装新硬盘场景 下一篇:读大语言模型07高维数学

相关文章

相关应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