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SpaceX 星舰第 10 次试飞聚焦容错性:故意移除隔热瓦、测试发动机冗余与在轨重启

SpaceX 星舰第 10 次试飞聚焦容错性:故意移除隔热瓦、测试发动机冗余与在轨重启

时间:2025-08-28 12:54:01 来源:互联网

alixixi 8 月 28 日消息,长期以来,SpaceX 一直将星舰(Starship)宣传为一款可完全、快速重复使用的火箭。其设计初衷是向火星运送数千磅货物,助力人类实现“多行星生存”愿景。然而,规模化重复使用的核心在于航天器需具备容错能力 —— 即便出现故障,也不会直接导致任务彻底失败。

当地时间周二晚间进行的第十次试飞,充分体现了 SpaceX 对“容错性”的重视。该公司在试飞后的更新中表示,此次测试旨在“挑战星舰性能的极限”。而摸清这些极限,对 SpaceX 后续计划至关重要:未来星舰不仅要承担星链卫星(Starlink)发射、商业载荷运输任务,最终还将负责载人航天任务。

周二晚间,当这枚巨型星舰火箭升空时,SpaceX 的目标远不止达成新里程碑。团队在此次试飞中主动引入多项故障,重点测试三项关键技术:热防护系统(隔热罩,heat shield)性能、推进系统冗余能力,以及猛禽发动机(Raptor)的在轨重启技术。

热防护系统正是 SpaceX 当前面临的最大工程难题之一。正如埃隆・马斯克(Elon Musk)2024 年 5 月在 X 平台(原推特)上所言,“可重复使用的轨道返回隔热罩”是实现火箭 100% 重复使用的“最后一道关键难题”。

星舰上级舱(与火箭同名,也称作“星舰”)的腹部覆盖着数千块六边形陶瓷与金属隔热瓦,这些瓦片共同构成了热防护系统的核心。

第十次试飞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验证星舰在穿越大气层、承受高温灼烧时,能承受多大程度的损伤并仍能安全存活。测试中,工程师主动移除了部分区域的隔热瓦,并对一种新型主动冷却隔热瓦进行了试验,以收集真实数据并改进设计。

2003 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早已为热防护系统的脆弱性敲响警钟。当时,一块绝缘泡沫在发射阶段撞击了哥伦比亚号左翼的隔热瓦,这一关键故障最终导致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解体,机上 7 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22 年后的今天,SpaceX 正专注于极端场景下的性能验证。若此次试飞后的数据显示,星舰舱体温度始终控制在预期范围内,将为该公司实现“上级舱直立着陆、翻新后重复使用”的终极目标奠定重要基础。

推进系统的冗余能力也在此次测试中得到验证。超重型助推器(Super Heavy)的着陆点火程序,实际上是对“发动机失效”场景的模拟演练。在点火最后阶段,工程师主动关闭了三台中央猛禽发动机中的一台,并启用了备用发动机来替代。这是一次成功的发动机失效事件演练。

此外,SpaceX 还宣布完成了猛禽发动机的在轨重启,发射直播中提到,这是该公司第二次实现这一技术突破。对于深空探测任务、推进剂在轨转移任务,乃至部分载荷部署任务而言,发动机的可靠重启能力都至关重要。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阿尔忒弥斯计划”(Artemis),也高度依赖 SpaceX 的两项关键技术突破:一是能承受重返大气层高温的热防护系统,二是可在轨可靠重启的星舰 —— 唯有实现这两点,才能确保宇航员安全登陆月球表面。目前,NASA 已向 SpaceX 拨款超 40 亿美元(alixixi注:现汇率约合 286.22 亿元人民币),用于研发可登月的星舰版本;按计划,星舰的首次月球着陆任务将于 2027 年年中执行。

NASA 会根据任务类型调整风险容忍度:对于无人任务,会接受更高风险;而载人运输任务则要求极低风险。在让宇航员搭乘新型火箭前,NASA 会设定量化安全标准,且这些标准必须通过测试与飞行数据验证才能达标。尽管星舰体型更大,但安全标准并不会因此放宽 —— 不过,更大的体型也意味着潜在故障模式会更多。

综合来看,此次试飞的多项实验表明,SpaceX 的测试正围绕这些安全标准展开。下一步,该公司将对星舰进行重大升级,推出“Block 3”版本:包括推力更强的猛禽发动机、襟翼系统升级,以及航电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的优化。

第十次试飞的下一个关键节点,是将飞行数据转化为硬件升级方案 —— 唯有如此,才能逐步实现星舰的“常规化运营”,最终迈向马斯克设想的目标:“24 小时内完成 24 次星舰发射”。

相关阅读:

《SpaceX 星舰第十次试飞成功,完成多项关键测试》

上一篇:消息称苹果高管库伊曾力推收购特斯拉与 Netflix,均遭库克否决 下一篇:2026 年生效:韩国新规禁止中小学生在上课期间使用手机

相关文章

相关应用

最近更新